床旁核磁共振(MRI)凭借其无需搬运患者即可进行检查的优势,在多个临床场景发挥着重要作用

  床旁核磁共振(MRI)凭借其无需搬运患者即可进行检查的优势,在多个临床场景发挥着重要作用,极大地提升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。以下是其主要临床应用领域:

  重症医学科

  急性脑血管疾病: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,时间就是大脑。床旁MRI能在患者无法转运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检查,通过弥散加权成像(DWI)序列,可在发病数小时内清晰显示梗死灶,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关键依据。对于脑出血患者,能准确判断出血部位、出血量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情况,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,如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等。

  颅脑创伤: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中,床旁MRI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血肿、脑挫裂伤、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病变。特别是对于病情不稳定、不宜长时间离开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,可动态观察脑部损伤的变化,如血肿的扩大或吸收情况,为调整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。

 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:如脑炎、脑膜炎等,床旁MRI可以清晰显示脑实质内的炎症病灶、脑膜强化等表现,辅助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。同时,通过连续检查可评估治疗效果,判断病情的进展或好转。

  急诊科

  急性脊髓损伤:在交通事故、高处坠落等导致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,床旁MRI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脊髓损伤的部位、程度,如脊髓受压、断裂等情况。这对于指导紧急治疗,如是否需要尽快进行减压手术等具有重要意义,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,改善患者预后。

  隐匿性骨折:对于一些外伤后临床表现不典型,但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,尤其是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,床旁MRI可以敏感地发现隐匿在骨骼中的细微骨折线,避免漏诊。特别是对于脊柱、骨盆等复杂部位的骨折诊断,MRI能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,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  手术室

  神经外科手术: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,床旁MRI可实时提供手术区域的影像信息。医生能够清晰观察病变组织的切除程度,判断是否有残留肿瘤组织,以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完整性。这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性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,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,提高手术成功率。

  骨科手术:在脊柱手术、关节置换手术等骨科手术中,床旁MRI可以用于评估植入物的位置是否准确,周围骨骼和软组织的情况。例如,在脊柱融合手术中,通过术中MRI检查可及时发现植入的椎间融合器位置是否合适,有无神经根受压等问题,以便及时调整,确保手术效果。

  儿科重症监护室

  新生儿脑部疾病: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、颅内出血、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疾病,床旁MRI能够在不移动患儿的情况下进行详细检查。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,且对辐射较为敏感,MRI无辐射的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检查方法。通过早期准确诊断,可为新生儿的救治和康复提供重要指导。

  儿童急腹症:在一些儿童不明原因的腹痛、腹部外伤等情况下,床旁MRI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腹部脏器的情况,如肝脏、脾脏、胰腺等实质器官有无损伤,肠道有无梗阻、扭转等病变。对于病情较重、无法配合常规检查的儿童,床旁检查的便利性尤为突出,有助于快速明确病因,制定治疗方案。

使用条款 | 隐私政策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上海瑞加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瑞加图医疗系统(中国)有限公司京ICP备18016568号-1号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》编号:(京)-非经营性-2019-0029号